今年读了32本书,以下是其中印象深刻的。
1. When the air hits the brain: Tales from Neurosurgery, by Frank T. Vertosick, Jr
去年生病期间在微博上求跟医学有关的、讲故事的、不那么沉重的书。这是网友推荐的其中一本。中文版叫《神经外科的黑色喜剧》。理论物理本科出身的作者意识到自己不是爱因斯坦,于是转行学医。在公众眼里,神经外科和心脏外科位于医学专科“鄙视链”的顶端,实际上内科和外科互相鄙视,“内科医生眼里的外科医生是头脑简单的技术工人,外科医生眼里的内科医生是医学界的尼禄——病人深陷火海,他还在弹他的七弦琴。”这本书回忆了他八十年代的实习经历,有时好笑,有时好哭,更多时候想报警。
2. The Gene: An Intimate History, by Siddhartha Mukherjee
《基因传》延续了《众病之王》的全景叙事风格,追溯了从孟德尔神父的豌豆实验以来一百五十年里人类对基因认识的发展,穿插穆克吉的家族病史。穆克吉是位不可多得的医学科普作家。他是生物学研究者,又是肿瘤科医生,还是《纽约客》作者。这些身份让他在科学、技术、历史、伦理的视角间游刃有余。在医生科普作家这个类别里,他的前辈有Lewis Thomas, Sherwin Nuland和Oliver Sacks;同侪有Atul Gawande。穆克吉就算是写缝纫机的维修想必也是引人入胜的。
3. Philosophy of Science: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by Samir Okasha
牛津通识读本之一。科学哲学是英美分析哲学中的重要一支。本书介绍了科哲讨论的基本话题,分七章:科学是什么、归纳与演绎、什么叫解释、科学实在主义与反实在主义、科学革命、具体学科(物理、生物、心理学)中的哲学问题、科学及其批评者。书后附有详细的深度阅读书单。写得深入浅出,抽象的理论和具体例子结合得恰到好处。作者是布里斯托大学的科哲教授,今年刚当选为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
4. The Looming Tower: Al-Qaeda and the Road to 9/11, by Lawrence Wright
这本书讲基地组织如何一步一步走向911,以及CIA和FBI到底了解多少情况。看完依然不太了解穆斯林中的极端派对美国的刻骨仇恨。搜了一些本拉登的视频来看,轻言细语,有点害羞,跟艾希曼一样“平庸”,难以把它跟刻板形象中的大奸大恶联系在一起。后半本书讲FBI反恐组John O’Neil的故事:一位刚愎自用,人际关系不好,但责任心很重的爱尔兰天主教徒。他从98年开始追踪本拉登,在2001年夏天退休,同年8月23日成为世贸大厦的安保顾问,并在911那天死在世贸大厦里。这本书得了2007年普利策非虚构类奖,后来被拍成连续剧《巨塔杀机》。
5. Eichmann in Jerusalem: A Report on the Banality of Evil, by Hannah Arendt
有的书听了太多遍,看了太多评论,甚至还用过其中的论点,就是没读过。我只想迅速翻完,好把它从书单上划掉。结果越看越好看,越看越好像从来没看过(本来就……)。恶之平庸的主题更有名,但另一大主题是评估以色列法庭在审判艾希曼的过程中是否实现了正义。阿伦特对公诉方有诸多不满,认为罪有应得的“应得”是重点,不该用抽象语言把其他纳粹的罪也归在艾希曼头上,艾希曼只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1963年敢公开这么说,需要非凡的勇气。读完看了电影,也很好。
6. Bird by Bird, by Anne Lamott [Reread]
大学英语写作课教材之一,每隔几年会重读一次。第三章叫Shitty first draft,说初稿本该烂如shi,反复修改却能变废为宝。如获新生。
7. 比利牛斯山的城堡,作者:乔斯坦·贾德
贾德的书看过三本:《纸牌的秘密》《苏菲的世界》和这本。最喜欢的还是《纸牌的秘密》。贾徳在大学主修哲学、神学和文学,做过一段时间高中哲学老师。这本书讨论不同世界观的碰撞。一对情侣,曾经都是不可知论者,因为一次意外神秘事件分道扬镳,三十年后故地重逢,他已经是坚定的无神论者,她是唯灵论基督徒(其实是基督教里的一种异端,贾徳可能是要找一个与唯物论完全相对的哲学观来做对比,正统基督教无法达到这个效果),他们回忆那次共同遭遇,得出争锋相对的诠释。哲学性强,文学性弱,翻译很别扭。
8. Making Sense of it All: Pascal and the Meaning of Life, by Tom Morris
帕斯卡尔是十七世纪的法国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他在天主教的大环境下长大,但一直说不上有多虔诚,直到31岁时经历了一次强烈的宗教体验,自那以后就开始研究神学。他希望能写一部为基督教辩护的著作,还没有完成就去世了。后人把他未完成的神学、哲学笔记集结成册,就是《思想录》。大学时读到对我产生很大影响,那是我第一次读到严肃、自洽、富有洞见的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从而识到基督教可能跟每个人相关。这本书分十一章,把《思想录》里讨论的主要话题用更连贯的方式呈现出来,可读性高,适合跟《思想录》一起读。
9. The Holy Longing: The Search for a Christian Spirituality, by Ronald Rolheiser
今年在St. Francis of Assisi教会参加天主教成人慕道班,从九月开始到明年六月,每周上一个半小时课,系统介绍天主教的信仰和实践。这本书是教会推荐的两本普及读物之一,从天主教的角度阐述基督教信仰:人生而有欲望,灵性追求就是引导这种欲望的过程,但这种欲望不可能被地上的任何事物满足,因为其实质是指向神的,而人的堕落已让我们与神隔离、与彼此疏离。我们能做的就是接受这个现实,带着信心、希望和爱心活下去。做合格天主教徒的基本要求:参加周日弥撒,参加教会活动,关注社会正义,爱人如己。
10. Christianity: An Introduction, by Alister McGrath
好奇之下查了查美国大学和神学院里都用什么教材介绍基督教,麦格拉思这本《基督教概论》出现次数很多。他是牛津生物物理学博士,圣公会牧师。这本书全面介绍了基督教的信仰和基本派别。圣公会虽然属于新教(即不接受教宗权威),但在仪轨上更接近天主教,书里也体现了这种居中视角。麦格拉思和C.S.路易斯很有缘,都是北爱尔兰人,都是牛津人,都从无神论者变成圣公会基督徒。麦格拉思为C.S.路易斯写过传记。
11. Orthodoxy, by G. K. Chesterton
在C.S.路易斯的Mere Christianity之前,切斯特顿的这本《回归正统》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基督教护教学书。路易斯归信基督教,很大程度上受了切斯特顿的影响(另一本书The Everlasting Man)。切斯特顿在这本书里讲述他的信仰探索历程,在比较不同世界观之后,他认为从基督教的视角看,这个世界更合乎情理。切斯特顿风趣又有洞见,总是让我想到王尔德,但比王尔德严肃很多。
12. [Audible] The Catholic Church: A History, by William Cook
Cook是纽约州立大学的中世纪历史教授。这是他为The Teaching Company录制的有声书,30分钟一集,共36集,从公元一世纪耶稣的追随者一直讲到教宗约翰·保罗二世。我以为会听到一些对新教的“污蔑”,结果并没有,就是平铺直叙的历史而已,毫不讳言教会史上的错误。自从六十年代第二次梵蒂冈会议以来,天主教对新教消减了敌对情绪(甚至承认了新教的洗礼),对其他宗教也伸出橄榄枝。这样一想,从前我在一些福音派教会听到的对天主教的批评,其实也是有失公允的。
13. [Audible] History of the Bible: The Making of the New Testament Canon, by Bart D. Ehrman
耶稣去世后不久,民间就流传着各种关于他的记载,不是每种记载都被纳入了《新约》。这本有声书从史学角度介绍《新约》正典的形成。一共十二堂课,每堂半小时。Ehrman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位新约历史学家。他长在福音派基督教家庭,曾经是激进的基要主义者,研究新约历史之后发现,按照字面去理解《圣经》会有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于是做了十五年的自由派基督徒。最终因为无法接受仁慈的上帝会允许地上有邪恶存在,干脆放弃信仰,成为不可知论者。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新约》历史研究的兴趣,这就让他的视角难得地脱离了意识形态的影响,既不像一位信徒那么急着想证明什么,也不像一位无神论者那么急着想否定什么,而是专注于史学研究方法本身。
14. The Great Heresies, by Hilaire Belloc
写于1938年,从天主教立场出发,列出了教会史上的五种异端:阿里乌教派、伊斯兰教、阿尔比派、新教、现代性。显然是写在第二次梵蒂冈会议以前,也作为反例凸显了梵二对于天主教搞好和其他宗教团体关系的重要性。虽然标题不那么友好,但其中对伊斯兰教,新教和现代性的评价都很有意思,甚至不一定是错的。
15. The Courage to be, by Paul Tillich
田立克是基督教存在主义哲学家、路德宗神学家。他在书里区分了焦虑的三种源头:命运和死亡、罪恶感和谴责、空虚和无意义感。每个时代都有这三种焦虑,但其中一个会占主导地位。古代科技不发达,人们主要经历死亡焦虑。中世纪教会一统天下,笼罩时代的是罪恶感。“上帝已死”之后的现代社会,焦虑主要来自意义感的缺失。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应对方式,但田立克认为,对抗焦虑的武器只有勇气,而勇气最终来自对神的信心。书不厚,但不是很好理解。